触动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高效教育
在湖南湘潭市一中执教的时候,一位名叫安杰的学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那时候沉迷“追星”,把很多时间都用来抄写歌词和唱流行歌曲。他对自己歌唱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自己就是当歌星的料,以后会成为歌星,所以一心扑在了歌星之路,逐渐荒废了学业。
通过和他多次谈话,我了解到安杰有很强的逆反意识,在家里根本不听他妈妈的话,总是说他妈妈喜欢唠叨,觉得烦透了。我仔细揣摩一下,决定从第二个问题“唠叨”入手,于是我打电话给他妈妈,嘱咐她以下几点:
1、在家里不要再与安杰频繁谈论学习的事,顺应他的爱好,不要制止他唱歌,并且要表扬他唱歌很好听,为他加油。
2、做好后勤,有空带安杰去唱片店看看,了解他喜欢哪些歌星,可以送他喜欢的唱片作为激励。
大概两周后,他妈妈打电话跟我说孩子在家听话许多,并且会主动和她交流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班上举办歌唱比赛。我在班上同学中了解到安杰的唱歌水平其实很一般,比他唱得好的大有人在。比赛结果出来后,安杰主动找我说:“老师,这次比赛我的脸都丢尽了,我真不是唱歌的料,也没有读书的天赋。”我对他说:“安杰,我也喜欢唱歌,有机会我们切磋一下。我还记得你初中成绩是很不错的,这也说明你也是擅长学习的,只是你现在把太多时间都放在唱歌上,老师相信你现在开始专注学习,一定会有收获的!”此后他的成绩平稳上升。
不幸的是,在高三第二学期初,他母亲在车祸中不幸离世,这对他打击非常大,他真正体会到拥有的时候不加珍惜,失去时才觉得倍加珍贵。于是我一边细心安慰他,一边发动班上同学向他伸出温暖之手,召开班会借大家的力量激发他奋进。同时发动班级教师团队对他进行学业辅导,使原本很难考上大学的他,最终考上了南华大学,后来还考上了湘雅的研究生。
有一位同学叫赵路凯,是学校无人不知的游戏大王。高一高二时他在班上学习成绩排名通常倒数第二。进入高三时,我负责管理他所在班级,他找我说:“杨sir,我这两年就是厌学,很少学习,大部分时间在玩游戏中度过,您看我成绩这么烂,我能考上大学吗?”我果断地回答:“当然可以。Nothing is impossible,everything is possible!”过后,我仔细分析了他的情况,既然是游戏高手,那么反应能力肯定不错,只是没有把兴趣放在学习上。后来我定期找他谈话,刚开始和他聊游戏,然后慢慢转入有关学习的话题。一个学期下来,他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听课,也开始完成课后作业,但是成绩没有很大的上升。
高三第二学期的第一天,他又找我说:“杨sir,我想退学,不想参加高考。”我对他说:“路凯,你非常优秀,你把比学习还难的事都做好了,戒掉了游戏,相当了不起!按你的能力,考重点大学没问题的。”他听后,几乎是流着泪说:“杨sir,你是我读高中以来第一个说我能考上大学,而且今天你还这么肯定我还能上重点大学,谢谢您!”
后来我发现他非常努力,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趁热打铁,在班上经常表扬他,说他是我们班上的拼命三郎。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找他谈话,他说:“杨sir,现在课堂上有些难的内容听不懂,怎么办?”我肯定地回复他:“高考有80%的中等难度的考题,你现在的任务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加油,路凯。”他犹豫再三问:“老师,我晚自习可不可以申请在家里学习?”这时候我觉得他真正上路了,对他的要求当然是开绿灯。于是我联系好家长,嘱咐家长在最后关头,要当好后勤。同时提醒他们要监督好路凯不要熬夜太晚。高考揭榜时,他名列班上第二,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所谓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2015年我在朝阳实验学校执教时,有位叫陈君的学生,家大业大,家境十分优越,但他无心向学,成天玩闹。他的高一入学成绩在年级倒数第5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合学校要求,是典型的“双困生”。学校安排我作为他的导师,我前几次找他谈话,他要么搪塞几句,要么根本不当回事。这样的学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很会鉴别酒类,他说他不嗜酒,只是在家里偶然喝一点点。然后我找他聊酒,他竟然对中国几十种乃至世界名酒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我佩服有加。我很赏识地对他说,“陈君同学,你日后定将成为世界级酒类鉴别大师。”我们交流的通道从此打开,一段时间酒成为我们谈话的主题。我慢慢让他明白成为鉴别大师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让他意识到学业的重要性,2018年他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
没有一种事物的生长像孩子成长那样复杂多变难以琢磨,没有一种活动像教育那样充满了智慧与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希望不仅教会孩子知识,而且教会他们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我们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孩子素养的全面发展,给每个孩子一份自信,一份尊重,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生命中绽放。我们为每一个孩子打开眺望世界的天窗,同时也注重孩子人格魅力的培养,让他们心灵敞亮,快乐成长。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学高为师、识广为友、与时俱进,三者兼有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们不可轻易否定一个学生,要相信稀泥巴也能和上墙,粗麻布也能绣出璀璨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