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无论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都在表达一定理论观念、情感体验、知识文化,也就是说,思想是本质,语言是形式。语言表达体系是一个人的容貌,出口就相当于出手,武林功底显露无遗。优秀的校长,往往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表达展现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与治学思想,给师生带来一场思想与行动的“盛宴”。
那么校长该如何修炼语言表达呢?
一、校长要加强思想教育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生命个体情感和思想的外显。所以,优秀的表达一定是源自优秀的思想,校长可以通过以下2点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建设。
(1)教育人格的完善是关键。校长的言说之正,还应该契合自身的行为之正。知与行、说与做,照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人的外与内,一个校长的神与形,是“合一”的,“统一”的。但因现实中基础教育问题重重,造成一些教育当事者、教育当局者知行两分、口是心非。从表象看,局中人各有其难,似乎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从本质和长远看,则是为己为私而尽误民族未来。校长的教育言说与教育践行还应克服万难,回到正确的轨道。
(2)教育实践的驾驭是基础。作为办学核心主体的校长,其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办学实践、教育教学生活。优秀的表达一定是源自表达者优秀的教育实践。尽管知识、经验、理论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已经信手可得,尽管借助云计算、翻转课堂也可以重组知识,生成新的理论,但就具体的教育而言,实践出真知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没有能力驾驭教育实践,没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要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时做得到,也是“镜中花、水中月”,难有生命力。
二、校长要掌握专业的表达
专业的表达很具有辨识度,专业的语言就是一张通行证,等同于音乐跨越国界一样,即使不同国家语言的人群,也能够在美好的沉浸中听懂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一千多年前,意外闯入一个豪华大派对的王勃先生,稍作思考就写下骈文《滕王阁序》,对仗整齐显示文学功底,通篇用典显示知识功底,奠定了其“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坛地位。王勃在文中连自谦卖惨都专业非凡,你看他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脑洞大开的你,一定忍不住想听他的下回分解。
专业的表达基于专业的知识积淀和实践行动,通过专业思考与反复研究,形成了专业的语言体系。如果这样的表达每一次都有新的延展,让听众能够从中学习到大容量的信息,那些超越自己知识的“图谱”,点亮认知“暗区”的表达,会瞬间圈粉无数。所谓思想领导思想,无非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应当是老师的”老师”,校长通过语言表达能够有机会给老师们专业的启迪,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长的语言要创新提炼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杜艳华说“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的话语表达方式需要有新思路,这会直接促进执政效果的提升”。校长的讲话要有新思路,要用创新提炼去发布普适性的观点,推广普适性的路径与举措。这就要求校长在诸多的教育现象中,抓得住本质去探究,本质蕴含的逻辑因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药。
校长要重视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逻辑思维与实践辩证的能力。我们往往发现,两位办学能力不分伯仲的校长,一旦论及教育理解、办学思想,则立时有高下之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思维品格、理性层次尤其是语言能力,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理念提炼的水平。在用凝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时候,要善于创新提炼。
四、校长的语言要直白易懂
校长的表达应该凝练而不失澄明,高远而不失信实,要真实而亲近,讲述真实的校园故事,真实的教育体会,站在听众的角度去讲。反之,空话、套话、大话一出口,听众马上会自动关闭耳朵。毛主席的诗大气磅礴,用的正是老百姓都能够听得懂的话。“坐地日行八万里”道出了宇宙苍穹的奥秘,“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喻了新中国黎明的到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说的是少年励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满了池塘蛙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示了英雄气概,他的诗无不闪耀着以“吾口说吾心”的智慧。
简练的语言,其实与一个人的思维方法、领导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校长想要改变语言表达,要在实践中修炼,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
五、校长的语言要饱含热情
有些校长总是抱怨中层或一线老师不理解自己的伟大构想,一脸的麻木和被动,习惯了“用鞭子抽一下,才动一下”。但问题是,你真的让大家理解了吗?你投入了多大的热情来传递自己的想法或目标呢?将热情灌注给大家,要把“你们”变成“我们”。校长独特的语言体系,发挥威力的地方就在于建立共识,将上下级关系甚至看起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华为的任正非就是此中高手。
在华为收购港湾网络的时候,那些曾经离开华为的员工,面临着回到原有团队的尴尬,但是任正非的一套语言表达,彻底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他说:“我代表华为与你们第二次握手,真诚欢迎你们回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点矛盾、有点分歧,是可以理解的。从现在开始,前半年可能舆论界对你们会有不利的地方,但半年后,一定是十分正面地评价你们的行动......如果华为容不下你们,何以容纳天下?”
这是一次有格局且饱含热情的讲话,更是一位企业领导人的内心“表白”,任正非将问题说的很清楚,讲事实摆道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但又展现出诚意和包容,让犹豫不定的港湾员工愿意重回华为怀抱,成为华为“我们”的一份子。
总之,语言表达对校长而言,是传播思想、抒写情感、发号施令、推进执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利器”,甚至是“思想的翅膀”。但表达不过是一种言说,仅止于言说的“思想”,仅止于言说的“情感”,仅止于言说的“号令”,永远成不了真正有生命,可以久远飞翔的翅膀。言说的背后,言说的基础,言说的内核,根本上还是灵动的思维、坚实的实践创造以及言说者的精神风范和文化品格。